兵心网|军人|退役|人才|求职|招聘|征婚|交友|教育|公文|战友|军官|兵心

谈申论的写作

2013-12-4 14:10| 发布者: 军嫂| 查看: 1758| 评论: 0

摘要:   “申论”是根据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改革情况应运而生的一种新的考试形式。它由阅读材料、概括要点、提出对策和进行论证四个主要环节构成,这四个环节前后衔接,联系紧密。从各个渠道反馈回来的考试情况看,考生如 ...

  “申论”是根据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改革情况应运而生的一种新的考试形式。它由阅读材料、概括要点、提出对策和进行论证四个主要环节构成,这四个环节前后衔接,联系紧密。从各个渠道反馈回来的考试情况看,考生如果既能把握各个环节的写作要领,又能根据各个环节之间的联系,统筹考虑,相互照应,往往能取得比较好的成绩。相反,一些考生在考试时把四个环节割裂开来,或不重视材料的阅读,致使下文成无源之水,下笔千言,离题万里;或东一榔头西一棒子,各个答题环节相互脱离,以致考试成绩不理想。因此,考生一定要对四个答题环节统筹考虑,做到前后衔接,环环相扣,从容地“申而论之”。

    一、认真审读背景材料,深入理解材料内容,为答题环节打好基础

  审读材料是申论考试中的第一道关口,也是基础性环节。这个环节虽然不用文字在答卷上直接反映,却是完成其他三个环节的前提条件,而且在时序上居于首位,不容置后,考生在考试时应给予足够重视。审读材料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阅读背景材料要舍得花功夫,在时间上给予充分保证。申论考试所提供的一般都是社会性较强的背景材料,内容涉及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背景材料的形式也不是什么文章作品,只是些略经整理的半成品,连“事件报道”“情况简报”都够不上,因此,对给定材料的阅读一定要给予充分的时间。切不可匆匆忙忙浏览一遍,不求甚解。因许多文章对此强调较详,这里不拟赘述。

  2.认真解读材料,理清逻辑关系,准确把握重点。阅读材料的过程实质上是对背景材料的含义、性质、价值确认的过程。申论考试所给的背景材料涉及面广,内容复杂但重点突出。从内容上看,申论测试的材料有两种类型:第一种,材料集中反映社会生活中发生的、有一定影响而又亟待解决的具体问题,以客观陈述为主。这类问题涉及的对象往往是双边的,具有“案例”的某些因素,但并不是一个完整的案例。第二种,材料围绕某一社会“热点”问题摘录、组装而成。它可能是影响范围很大的突发性事件,也可能是积久未解的社会“难题”,与“新闻综述”有些形似,但决非成型的新闻综述。从材料的组合形式上看,申论测试材料是由诸多信息“拼合”而成,这些信息大都具有相关性或连带性,整个材料不是一篇文章各则“子材料”的码放,而是错落的、杂糅的,不一定体现严格的时空顺序或严密的逻辑顺序。基于申论背景材料内容与结构的这些特点,考生在审读材料时,就需要先理清材料的逻辑联系,弄清材料反映的问题。对复杂的事件,要善于区分哪些是主要问题,哪些是次要问题;哪些是有关联问题,哪些是无关联问题;哪些是目前即可解决的问题,哪些是目前难以解决的问题。在抓住主要问题的基础上,把握给定材料所反映事件的环境和条件,做出正确判断。

    二、审清题目要求,准确概括要点,为下一环节搭好桥梁

  概括要点是一个承上启下的重要环节。一方面,它是阅读材料环节的小结;另一方面,这个环节完成得好不好,又会直接影响到提出对策是否更具针对性,影响到将要进行的论证是否有扎实的立论基础,因此,考生要高度重视这一环节的答题。概括要点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审清题意,按要求答题。申论考试所给的材料比较灵活多变,往往材料性质不同,要求也不同。如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试题,2000年所给的背景材料为红星新村居民状告××印刷总公司一案。由于情况比较复杂,涉及多方面问题,而且各个问题之间彼此交错,因此答题要求就是“概括主要问题”,即要求考生把给定材料所反映的主要问题概括出来。2001年的试题所给的背景材料为“PPA风波”,材料所反映的问题比较集中,但对问题的反应却千差万别,涉及范围很广,因此答题要求是“概述主要内容”,要求考生把给定材料所反映的情况梳理清楚,予以概述。从2000年、2001年两年的考试情况看,不少考生忽视了考试要求,没有审清题意,以致出现把“概括主要问题”答成“概述主要内容”,而对“主要问题”是什么却无所涉及;或把“概述主要内容”答成“概括主要问题”,出现了概述不准和遗漏内容较多的情况。由于答题的指向性不明确,所作答案当然难以符合要求。

  2.概括主题要切中要点,紧扣材料答题。概括要点的目的,在于准确把握住给定材料,以便进一步着手解决问题。能不能有效解决面临的主要问题,取决于对复杂情况的判断是否准确。我们以2000年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试题为例,所给的材料主要内容是:一印刷公司为发展生产提高效益,更新了设备,这对于印刷公司的生产,对于国家的经济建设无疑大有好处,但新设备产生了较严重的噪音污染,殃及周边居民,并致一人重病,从而引发官司。一方是居民的利益,一方是印刷公司的现实情况,法院也感到难以判决。从背景材料看,主要涉及几个问题:(1)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的冲突与矛盾问题。(2)企业由于污染引发的与居民的诉讼问题。(3)司法机关如何依法判案问题。(4)环保部门对企业污染的监督治理问题。我们对材料进行深入分析就可看出,第一个问题,即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的冲突与矛盾问题应是主要问题,其他三个问题则是由主要问题派生出来的。如果能抓准主要问题进行概括归纳,那么下一答题环节提出的解决方案也就有了针对性和可行性。

    三、对症下药,提出对策,把握好申论的关键环节

  提出解决方案,是在对给定材料进行概括总结的基础上,就其所反映的问题提出解决的方案。提出解决方案是申论的关键环节,主要考查考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答题时要注意以下问题:

  1.提出问题时,个人定位要准确。考生在答题时,要仔细审清申论要求,看清命题者为你设定的“虚拟身份”后再作答。例如2000年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考试第2题,要求考生以“省政府调研室工作人员的身份”提出解决给定材料所反映问题的方案。这就是说,你只是作为省政府的一般工作人员,而不是承担专项职责并有独立解决问题权力的决策人员。你提出的方案,只是供领导机关或职能部门在决策时参考。有些考生在答题时忽视了试卷上的这项具体条件,或以省政府领导机关的口吻向所辖职能部门下达指令,兴师问罪;或替代法院审理案件。可见,考生如果忽视了试卷上的这项具体条件,把自己的身份定位搞错了,所提出的对策就会“走偏”,解决问题的任务更是无法完成了。

  2.针对所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方案。如果说前一环节的概括部分是提出问题,那么这一环节则是考查解决问题。首先,考生要注意紧扣前面概述的主要问题拟定解决方案,要针对问题产生的现实原因、条件和具体环节,提出各种解决办法。其次,提出的方案要合情、合理、合法。一般来说,背景材料所反映的问题是明确的,其是非标准是清楚的,或者经过分析是可以得出正确结论的。这就要求提出的方案要符合一定之规,这一定之规既包括社会伦理道德规范,又包括国家的法律法规及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考生要根据遇到的具体问题确定自己提出的解决方案的基本准则。如果给定材料提出的问题和观点存在争议,没有定论,就更需要在这方面加以注意。第三,提出的方案要有可操作性。所谓可操作的方案,应具备三个基本要素:一是“问题”要明确“归口”,要有直接能解决问题的政府部门或职能机构去处理、落实;二是要有解决问题的具体步骤、办法;三是要考虑到解决问题的实效性和必备条件。


12下一页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