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心网|军人|退役|人才|求职|招聘|征婚|交友|教育|公文|战友|军官|兵心

新高考改革后分享高考议论文写作方法

2019-12-4 15:32| 发布者: 兵心网| 查看: 4019| 评论: 0

摘要: 浅谈议高考议论文写作方法本文适合初高中学生,以及所有希望提升自己作文能力的同学。资深语文教师谈高考作文之议论文的写法,字字珠玑。有些学生总是头疼作文该怎么写才能拿高分,写议论文是有方法可循的,掌握了一 ...

本文适合初高中学生,以及所有希望提升自己作文能力的同学。


资深语文教师谈高考作文之议论文的写法,字字珠玑。


有些学生总是头疼作文该怎么写才能拿高分,写议论文是有方法可循的,掌握了一定的方法,分数自然就可以拉高上去。


写议论文的最终目的就是要说服对方信服自己的观点,或按照自己的观点去做。如果考场上学生的作文能把阅卷老师说得心服口服。拿高分自然不在话下。


写议论文同学们最常犯的毛病是“以叙代议”,怎样避免这个毛病,写出优秀的议论文,下面教大家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


01

诸葛亮舌战群儒


     忽又一人大声曰:“公好为大言,未必真有实学,恐适为儒者所笑耳。”孔明视其人,乃汝阳程德枢也。

      孔明答曰:“儒有君子小人之别。(论点)君子之儒,忠君爱国,守正恶邪,务使泽及当时,名留后世。若夫小人之儒,惟务雕虫,专工翰墨,青春作赋,皓首穷经;笔下虽有千言,胸中实无一策。(对比分析)且如杨雄以文章名世,而屈身事莽,不免投阁而死。(举例论证)此所谓小人之儒也;虽日赋万言,亦何取哉!(假设分析)”程德枢不能对。


译文:

      忽然一个人大声说道:“诸葛公好说大话,未必有真才实学,恐怕到时恰恰要被文人学者所笑呢。”

      孔明看那人,乃是程德枢,便回答道:“文人学者有君子与小人之分。(论点)作为君子的文人,忠君爱国,坚守正义,憎恶邪佞,尽力为时代做出自己的贡献,美名传于后世。而作为小人的学者,只钻营雕虫小技,用心于文墨,年轻时作赋,人老了把经都念完。笔下即便有千言,胸中却没有一点实实在在的计策。(对比分析)就像杨雄那样,虽然以文章著称于世,却屈身于草莽强盗之手,走投无路最后跳楼而死。(举例论证)这就是所谓的小人之儒。即使他每天吟诗作赋上万言, 可又有什么用呢!(假设分析)”程德枢也不能应对了。

    

论证方法分析:

       诸葛亮为了反驳程德枢的观点“诸葛亮未必有真才实学,恐怕会被文人学者所耻笑”,先提出自己的论点“文人学者有君子与小人之分”,然后进行对比分析,举杨雄这个反面的例子进行论证,最后进行假设分析:如果道德上有问题,即使每天能够吟诗作赋,最终还是身败名裂。

      西汉文学家扬雄的故事很多,但诸葛亮只抓住和论点相关的部分扼要叙述,有力地证明了自己的观点。把承德书反驳得哑口无言。这就是论辩的艺术。


02

报任安书


      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提出论点)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举例论证)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因果分析法)乃如左丘无目,孙子断足,终不可用,退而论书策,以舒其愤,思垂空文以自见。(边叙述边分析)


译文:    

     古时候虽富贵但名字磨灭不传的人,多得数不清,只有那些卓异而不平常的人才能在世上著称。(提出论点)那就是西伯侯姬昌被拘禁而扩写《周易》;孔子受困窘而作《春秋》;屈原被放逐,才写了《离骚》;左丘明失去视力,才有《国语》。孙膑被截去膝盖骨,《兵法》才撰写出来;吕不韦被贬谪蜀地,后世才流传着《吕氏春秋》;韩非被囚禁在秦国,写出《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都是一些圣贤们抒发愤懑而写作的。(举例论证)这些都是人们感情有压抑郁结不解的地方,不能实现其理想,所以记述过去的事迹,让将来的人了解他的志向。(因果分析法)就像左丘明没有了视力,孙膑断了双脚,终生不能被人重用,便退隐著书立说来抒发他们的怨愤,想到活下来从事著作来表现自己的思想。(边叙述边分析)

       

论证方法分析:

       司马迁围绕观点列举了历史上很多伟大人物的例子,叙述都非常简洁,有力地论证了他的论点:勇敢或怯懦,乃是势位所造成;强或弱,也是形势所决定。

      表达了自己也要像他们一样,虽身处困境,但要大有作为,著书立说的志向。


03

真题实战


       2019年上海高考作文

倾听了不同国家的音乐,接触了不同风格的异域音调,我由此对音乐的“中国味”有了更深刻的感受,从而更有意识地去寻找“中国味”。

这段话可以启发人们如何去认识事物。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上述材料的思考和感悟。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分析:

      我们可以确定论点:中国工匠追求极致的精神体现着浓厚的中国味,我运用下面两则材料证明这个观点,大家一起阅读思考。

1.庖丁解牛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向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

译文:

      庖丁给梁惠王宰牛。手接触的地方,肩膀倚靠的地方,脚踩的地方,膝盖顶的地方,哗哗作响,进刀时豁豁地,没有不合音律的。合乎(汤时)《桑林》舞乐的节拍,又合乎(尧时)《经首》乐曲的节奏。

2.港珠澳大桥背后的"大管家"

      “研究装备一定要先研究工艺。”这是杨秀礼常挂嘴边的一句话。但是港珠澳大桥的到来,让这句口头禅执行得无比艰难。

      杨秀礼面临的第一个问题就是用什么设备能够整平50米海面下的沉管基础。当时整个团队手里有的只有一本薄薄的《沉管隧道设计与施工》,书中只谈到浅埋隧道,关于设备的介绍半个字都没有,工艺研究更是无从谈起。

      经过艰苦努力,“津平1”整平船问世,这是杨秀礼在港珠澳大桥打的第一场漂亮仗,4厘米的碎石整平精度创造了施工的极限记录,更打破了外国对中国大型沉管设备的严厉封锁。

论证方法:

       中国工匠追求极致的精神体现着浓厚的中国味。(提出论点)庖丁解牛时,他以追求极致的工匠精神对待自己的工作,“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向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最终达到了“目无全牛”的境界。工匠精神在当代也毫不逊色,港珠澳大桥背后的大管家杨秀礼用1460个日夜,为港珠澳大桥前期研究和最关键的施工阶段贡献出自己全部的光和热,最终,港珠澳大桥完美竣工。(举例论证)一批批大国工匠奋战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以其守初心,求极致的工匠精神折射出浓厚的中国味。(归纳分析)

总结:

1.论据的叙述要以论点为中心,与论点没有直接关联的信息全都舍去,叙述时要注意语言简洁。

2.分析论证的目的在于揭示论据和论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分析得越深刻,论据和论点的联系就越紧密,论证就越有力。


04

小试牛刀


请运用下面两则材料来证明“中西文化的融合,才能使中国文化更突显中国味”的论点。

1.徐悲鸿先生早年留学欧洲学习西洋绘画,但他没有照搬照抄,而是匠心独运,运用中国画的笔墨和色彩,结合西洋画的先进技法,并融入自己的丰富情感,取得划时代的突破,成为一代宗师。

2.莫言小说的题材和风格,也是他在海外备受青睐的原因。纵观他的作品,有这样几个关键词:“民间”、“乡土”、“历史”、“现实”、“暴力”、“反讽”等等。诺贝尔文学奖给莫言的授奖辞这样写道:“莫言将魔幻现实主义与民间故事、历史与当代社会融合在一起,他创作中的世界令人联想起福克纳和马尔克斯作品的融合,同时又在中国传统文学和口头文学中寻找到一个出发点”。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