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心网|军人|退役|人才|求职|招聘|征婚|交友|教育|公文|战友|军官|兵心

全军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学术研讨会发言精选

2015-8-28 15:33| 发布者: admin| 查看: 3959| 评论: 0

摘要: 继承抗战传统 推进强军伟业 ■军事科学院院长 高 津 我们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就是要重温前辈的伟大功勋,继承前辈的光荣传统,领悟抗战经验,弘扬抗战精神,在对历史的回顾和思考中寻求实现强军目标 ...

   对日本军国主义必须保持高度警惕

    ■后勤学院教授 王平贞

    德日军国主义政治文化存在历史交集。但二战后在认罪态度以及对侵略历史的认知问题上,德日两国有着不同的表现。

    作为战败国,德国政府和人民在战后经过了一段时期的回避、面对和争议,最终实现了彻底的反思。可以说,反思已经成为德意志民族自我救赎和自身认同的一个组成部分。相比之下,日本政府或政要很少能够真诚反省日本军国主义发动的侵略战争,甚至否认侵略战争的历史事实。特别是安倍晋三上台后,日本政治势力更加右倾化。德日政府处理侵略历史问题方式截然不同。从行动上看,德国政府在战后承担了战争赔偿责任,对欧洲受害国家及犹太民族给予巨额赔偿。不仅如此,德国政府每年都要举办各类纪念活动,增强公众对纳粹暴行危害性的认知。相反,日本政府在对待战争赔偿问题上,最多只是选择性赔偿,并且极力否认所犯下的暴行。从法律制度上看,德国政府颁布法律,禁止否定大屠杀的言行,禁止新纳粹势力复活,取缔极右翼政党国家民主党。日本政要不但公然参拜靖国神社,还找各种借口修改战后日本和平宪法,让军国主义条款复活。德日对侵略历史的认知差异反映的是重大立场问题。德国真诚地反思战争以及战争带来的危害,忏悔和救赎已经深深烙在德意志民族的内心深处,“去纳粹化”取得了显著成果,军国主义余毒不论在制度层面还是在精神层面都与德国社会渐行渐远。相反,日本政府和政要既不能正视战争罪行,又不愿反思反省,更多时候还在为日本军国主义历史辩解。从这个矛盾的现象中不难发现,日本冥顽不化的立场恰恰是其难以融入国际社会、特别是赢得亚洲近邻信任和谅解的一个主要因素。

    历史和事实说明,一个无良知和不懂得自我救赎的民族是很难得到国际社会认同的。对日本军国主义,我们必须时刻保持高度警惕,不能抱有任何幻想。要警惕安倍政府打着维护世界和平的幌子修改日本和平宪法,以此打破战后国际秩序,达到大规模发展军事力量、成为所谓的“正常国家”的目的。对日本军国主义决不能纵容绥靖,以防止重蹈历史覆辙。历史不能重演,未来可以开创。只有建设一支强大的人民军队,才能有效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维护地区与世界和平,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坚实保障。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