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心网|军人|退役|人才|求职|招聘|征婚|交友|教育|公文|战友|军官|兵心

65559部队2007年远程机动作战演练回顾

[复制链接]
分享到:
发表于 2012-3-12 12:02: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65559部队 于 2012-3-12 12:12 编辑

军是本溪65559部队,隶属39集团军.本溪还有辽宁陆军预备役192师.65559部队旅长姓王.政委周德民,副政委李景茂,参谋长李国良.

蓝军是第27集团军坦克(装甲)旅.

1985年11月25日,该旅在河北省邯郸市酒务楼,由原陆军第28军第84师师部及该师第251团第l营、师炮兵团榴炮第l营、师双37高炮营、步兵第81师坦克团、守备第7师坦克营组建,时辖四个坦克营、一个122自行榴炮营、一个装甲步兵营、一个双37高炮营.以及其他保障分队,番号为陆军第27集团军坦克旅。1989年9月,该旅第4营奉命改编为旅教导队,仍为营级单位。1991年底,奉命撤销特务连防化诽、工兵连火箭扫雷排、双37高炮营防空导弹排建制。同时,122自行榴炮营改编为122榴炮营。1993年12月,旅技术部改编为装备技术部,另对机关部分部门和分队的编制进行了调整。1998年10月,奉命由坦克旅改称装甲旅;同时,步兵第235团3连、高炮连调归该族,依次整编为装甲步兵营第3连、高炮营第3连。

装甲13旅旅长李启发,原任副旅长,2000年负责组建北京军区蓝军旅.2001年立二等功.政委贺成光.驻大同66075部队.大同部队很多,有66077部队(这个部队前几年在邯郸)、66075部队、66173部队(82旅)、51639部队和预备役高炮团.

夜宿风雪荒原——随沈阳军区某机步旅跨区远程机动见闻

9月8日黄昏,寒风吹彻内蒙古大草原。沈阳军区某机步旅跨区远程机动第一梯队数百名官兵按预定时间到达某集结地。风雪荒原,冰寒的夜色很快浸透了宿营地。

经过3天长途行军,部队人困马乏,面对寒风、黑夜、荒原,今夜又将如何安营扎寨?

  广袤的荒原,几个宿营点互成犄角之势。记者迎着寒风驱车踏访,只见官兵们挑灯顶风搭帐篷。这是一种由防雨层和保暖层合成的迷彩帐篷,高不过一米,可容纳四人居住,门由拉锁封着,严丝合缝,防风保暖。

  不到半个小时,上百顶帐篷就像雨后草原上冒出的一排排大“蘑菇”牢牢地趴在荒原上。远远望去,千帐灯火,蔚为壮观。记者钻进一座帐篷,4名战士的背囊、枪械早已码放整齐,睡垫也已铺在防潮地布上,帐外寒风呼啸,帐里暖意融融。

  这边帐暖灯明,那边炊烟升起,野战炊事车里飘出阵阵饭菜香。“天寒地冻,一定要让官兵们吃上热饭菜。”后勤保障分队一名中尉在升腾的热气里对记者说:“一起吃吧,野营的饭菜吃着最香!”寒夜的荒野,记者真的体味到“战地野餐分外香”。

  连日行军,记者目睹了这支机械化步兵分队在严峻的考验中表现出来的野战生存硬功。先说天候,从辽南驻地出发时,那里是夏之末,身着单衣尚热汗淋漓,然而一路向西开进,官兵们3天之内经历了夏、秋、冬三季,但大家吃得饱、穿得暖,一路士气高昂。再说地域,从熟悉的地形地貌,到陌生的荒原山野、草原大漠,走得越远,地形越生疏,保障越困难,但一路上野战油库、野战医院、野战修理等分队步步为营,全员全装驰骋千里无一掉队……

 楼主| 发表于 2012-3-12 12:02:22 | 显示全部楼层
神秘的导演部

解放军首次远程机动作战演练开始8天之后,在记者的一路“围追堵截”下,演练导演部总导演杨宝有教授终于接受了记者的采访:“就10分钟时间,而且你们必须保证不把采访内容泄露给参演部队。”

导演部由来自石家庄陆军指挥学院、蚌埠坦克学院和石家庄机械化步兵学院的50余名专家组成。“虽然我们中许多人曾多次参加过各类演习的导演工作,但像这样完全由院校专家组成导演部、独立对演习进行设计和评估,还是第一次。” 杨宝有说。杨宝有教授等还直接参与了填补解放军军事训练领域空白的“部队演习评估系统”的研制。

在总部机关的组织下,在演练开始之前的几个月,导演部便正式组成并开始紧张工作。然而,对于参演部队来说,不仅导演部的工作内容绝对保密,就连导演部的办公地点、人员组成也无从得知。部队和导演部处于“物理隔绝”的状态。

  一路上,导演部的车队,总是行进在队伍的最前面,根据实际情况随机对演练进行导调。分布到部队各个作战要素的信息采集员,默默地记录着部队的一举一动。为了“避嫌”,部队的各级指挥员也刻意与他们保持着一定的距离。

  “要想考出部队的真实水平,就必须保持严格的公正和中立。”导演部副总导演张英辰教授说,“与此同时,还必须有一套科学的考评手段。”

“我们所使用的这套评估系统,可以将定量评估和定性评估有机结合起来。”张英辰教授介绍说,导演部将对部队演习的全过程和主要方面采取定量评估,但是对诸如指挥控制、政治工作、部队士气等虽不能量化评估,但同样对作战行动结果起着很大作用的要素,采取定性评估,从而使演习评估更加客观准确、让人信服。

从央视7套对190旅红军士兵的采访看,个个神情凝重,士气并不高,没有以往解放军那种必胜的意气风发形象.大约也是听多了装甲13旅在北京军区打遍天下无敌手的传闻吧.

 楼主| 发表于 2012-3-12 12:02:38 | 显示全部楼层
给指挥员更多空间

沈阳军区某机步旅全员全装千里跃进,拉开了跨区远程机动作战演练的帷幕。9月6日凌晨至黄昏的10余个小时,部队向西开进了500多公里,一路上“敌情”不断。

上午,参演部队分为多个梯队,在数十公里的战线上展开摩托化行军。指挥所里,指挥员通过无线电台对各个梯队实时指挥。时近中午,无线通讯系统突然失灵,仿佛陷入了巨大的“盲区”。“敌军”看不见、摸不着,但可以肯定,一支电子对抗“蓝军”分队对通讯系统实施了强大的电子干扰。通信指挥是部队的神经中枢,稳定畅通的通讯信号是指挥员与各作战分队间的血脉所系。指挥员们处变不惊,迅速启用备用方案,3分钟后,更为隐蔽的另一条通讯线路开通,指挥系统以最快的速度恢复了作战功能。

  下午,部队进入一片地形复杂的生疏地域。在时断时续、神出鬼没的电子干扰中,更为严峻的挑战降临了,导演部下达了“卫星过顶侦察”的情况通报。指挥所迅速启用多种通讯手段,命令各分队立即停止行动,就近疏散,展开隐蔽伪装。说时迟,那时快,一支庞大的机械化部队眨眼之间遁形于山谷丛林间……

  空中卫星过顶,空间电磁环境复杂,地面火力袭扰不断……千里机动,布满着数不清的未知。记者在某河畔宿营地追上了演练导演部,想问问这一路上有多少未知数,导演部三缄其口,秘而不宣。

  “知道了也就没意思了。未知战场,给了我们更多空间,也带来了更多挑战,这样的训练才能真正锤炼部队,锻炼指挥员。”某机步旅王旅长这番话,令人赞叹。是的,未知的敌情突然出现在指挥员面前,考验着指挥员快速反应、迅速定下决心的智慧和勇气,检验着部队随机应变、遂行多样化任务的能力和素质。而贴近未来信息化作战的战场设置,更使这场演练留下了机械化条件下训练向信息化条件下训练转变的鲜明足迹。

  在更多空间里,更多挑战下,指挥所是何等景象?王旅长告诉记者:“敌情”纷至沓来,导调文书却是少而又少,10多个小时里,指挥所只收到了3份文书,与以往演练中雪片般飞来的文电形成了鲜明对照。指挥员被最大限度地从“繁文缛节”中解放出来,把精力充分集中到作战和训练上,更多的自主定下决心和指挥作战行动,以及进行更缜密的敌情判断、战术想定和训法战法研究。

面对出征后第一个夜晚的降临,王旅长的回答充满着笑傲沙场的豪情:“两眼一闭,提高警惕!”

搞笑的是,王旅长提高了半天的警惕,却还没到达演习场,就被蓝军潜伏特务化妆地方干部俘虏了.

 楼主| 发表于 2012-3-12 12:04:20 | 显示全部楼层
7d8b18baf63895f49caa4acfdce500d3.jpg

9月13日,“红军”指挥人员在指挥部研判战况。

dfa79bd632e1da7474a8412f04333d25.jpg

9月13日,“红军”作战人员对火炮牵引车进行伪装。
 楼主| 发表于 2012-3-12 12:06:00 | 显示全部楼层
U1335P27T1D396461F3DT20060908095022.jpg

从6日开始,解放军陆军部队首次远程机动作战演练进入远程机动阶段。

U1335P27T1D396462F3DT20060908095032.jpg

9月7日,一名参加演练的侦察人员奔向警戒地域。
 楼主| 发表于 2012-3-12 12:07:25 | 显示全部楼层
U1335P27T1D396463F3DT20060908095040.jpg

摩托化机动中的参演官兵(9月7日摄)

effe4ebc4611abad495d03fa7b042ee2.jpg

开进途中突发情况处置
 楼主| 发表于 2012-3-12 12:07:55 | 显示全部楼层
开进途中突发情况处置

部队是趁着黎明时分的星光出发的。然而就在静悄悄的星空下,一支“蓝军”侦察小分队差一点就成功接近了机步旅的机动指挥所。当发现并成功拦截了这个小分队时,虽说有惊无险,却也着实让官兵们闻到了浓浓的火药味。天刚蒙蒙亮,部队还没走出多远,前方就出现了数百米的染毒地段和被毁伤严重的道桥。机动指挥所立即组织部队展开防化侦察、道路和装备洗消,并指挥部队迂回通过毁伤路段。此时,强大而持续的电子干扰,又给实时指挥设置了重重障碍。这边部队机动严重受阻,那边后勤供给和装备维修保障也不断受到“蓝军”阻挠。9月7日

全程设置复杂电磁环境,是这次演练的一大亮点。部队出发的第二天遇上风雪交加天气,机动至茫茫荒原的主力部队陷入了“蓝军”实施的电磁迷阵中。恰在此时,“蓝军”电子飞机、无人侦察机和多支地面袭扰分队,对立足未稳的远程机动部队实施了侦察、干扰和打击。机动指挥所里,指挥员处乱不惊,迅速启动多种备用通信指挥方案,指挥部队突破电子干扰,展开就近隐蔽、交替掩护,部队成功突破电磁“天网”。行军途中,危局、残局甚至败局一次次把部队逼入绝境,又一次次绝处逢生。整个演练呈现出机械化条件下军事训练向信息化条件下军事训练转变的特征。

  据参演部队指挥员介绍,一路机动一路作战,“多代同堂”的新老装备、野战化后勤和装备保障,以及数十项训法、战法创新成果经受了严酷的自然环境和连续作战的检验;而十余个战斗力“短板”浮出水面、信息化条件下训练意识深入兵心,则成为这次演练的珍贵收获。

9月11日电记者孙兆秋、特约记者吴溪报道:今天,我陆军部队首次成建制跨区远程机动由沈阳军区某机步旅完成。红军按预定作战时间到达内蒙古草原深处某集结地域。

 楼主| 发表于 2012-3-12 12:09:15 | 显示全部楼层
U1220P27T1D398227F3DT20060915101919.jpg

9月14日,一辆安装了激光模拟对抗系统的坦克被击中后燃起警示烟雾

U1220P27T1D398227F318DT20060915101919.jpg

9月14日,一名“红军”士兵在演练中
 楼主| 发表于 2012-3-12 12:09:34 | 显示全部楼层
14日8时20分,解放军首次远程机动作战演练的压轴戏——机械化步兵旅反击战斗在北京军区某合同战术训练基地正式打响。

  千里跃进鏖战急。一路上遭受“蓝军”各种袭扰,遭遇恶劣自然条件严峻挑战的“红军”,能为解放军训练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演练划上圆满句号吗?

“‘逼败’,就是把自己逼到极限”

  旅长王新比任何人更渴望一场胜利的来临。

  这位49岁的解放军大校,在副师级的位置上已经干了6年。“这,也许是我作为旅长指挥的最后一场战斗了。”他说。

  求胜心切的他,在动员部队时使用了一个自己发明的词语——“逼败”。

  “‘逼败’,就是把自己逼到极限,逼迫自己发挥出最大潜能,逼迫自己从失败的边缘获取胜利。”脸色白皙的王新,看上去像一个谋略家。

  夕阳西沉。隐藏在青纱帐中的大军,静静地沐浴在落日的余晖中。王新却无心欣赏美景。一天来,“红军”行进中遭遇的种种情况,让他不敢有丝毫松懈。

  部队是6日凌晨从辽东驻地出发的。这支机械化步兵旅齐装满员,3000多名官兵、数百台套装备,通过公路和铁路向着千里之外的预定地域进发。

  连续行军将近10个小时,部队正准备休整,导演部突然发来通报:“蓝军”侦察卫星将在4分钟后过顶。

  王新立即下令:停止前进,呈隐蔽队形散开,拉上防护网,保持无线电静默……15分钟后,“蓝军”侦察卫星空手而返。

  半个小时后,部队又遭遇了“蓝军”的强大电磁干扰。“红军”抗干扰预案立即启动。10分钟后,干扰无效的“蓝军”悻悻而归。

  王新的目光从宿营地周围扫过,突然停在了一条隐秘小道上——这里居然没有哨兵把守!他决定出着险棋,借“蓝军”之手,把部队逼到极限。

  果不其然,化装后的“蓝军”特种侦察分队通过这条小道成功潜入“红军”营地,并一举端掉前沿指挥所,擒获了“红军”一名指挥员。

  然而,战士们却读懂了旅长的良苦用心,他们的斗志更高了。

 楼主| 发表于 2012-3-12 12:09:47 | 显示全部楼层
“演练,就是和平时期的战争”

  草原上空风云突变。

  一场罕见的秋雪突然降临,气温降至零下3摄氏度。

  行军3天来,一直表情严肃的导演部总导演杨宝有大校,脸上却露出了少有的笑容。

  一路上,杨宝有和其他50多位来自解放军陆军院校的专家一起,给“红军”部队设置了多种情况:远程机动、陌生地域作战、强电磁条件下对抗……

  “演练,就是和平时期的战争。”杨宝有说,他和同事们早在两个月前,就开始对演练进行缜密设计,“平时训练严一分,战时胜算增一成。未来战争中可能遇到的情况,我们都要让部队体验到。”

   演练的强度还能不能再大一点?杨宝有一路都在思考。突降的大雪,给了他一个绝好的机会。他狠了狠心,对连续行军10多个小时的“红军”下令:“不能准时到达指定地域,按失败论!”

  于是,雪亮的车灯撕开了茫茫夜幕,冒雪前进……

  “战士,就要对自己狠一点”

  “尖刀,就是要插入敌人的心脏。”一级士官董贺喜这样向记者介绍“尖刀班”担负的任务——前出侦察、渗透敌后、引导攻击和对敌“斩首”。

  当记者想要和这位“尖刀班”班长握手时,才发现他的右手戴着手套。他一把扯下手套,手背上一个长长的伤口还在往外渗着血。这是昨夜执行侦察任务时,“蓝军”的铁丝网给他留下的记号。

  “没事。”董贺喜用力握住记者的手,“战士,就要对自己狠一点。”

  当王新还在指挥着大部队向预定地域挺进时,董贺喜和他的5名战友已经进入草原深处选择旅指挥所的地形了;当指挥所还在搭建中,他已经带着战友架起了层层监控和防护设施,对指挥所周围形成了24小时不间断、无空隙的监控。

  “‘蓝军’离我们只有约60公里的距离,又比我们早到这里,必须提防他们进行袭扰和侦察。”董贺喜的排长陆永胜中尉告诉记者,“演练中的每一分钟,我们都要在战斗中度过。”

  夜幕低垂。董贺喜已在草地上趴了6个小时了。“嘀——嘀——”尽管战场雷达的提示声很小,他还是被吓了一跳。从声音判断,4-5公里外有小股“敌人”接近。

  董贺喜拿起微光夜视仪,看到两个人影正朝着指挥所摸索而来。他对身边的两名战友一挥手:“包抄,拿下!”

  “红军”指挥所近在眼前,“蓝军”两名侦察兵正要击掌相庆,明晃晃的探照灯和3支黑洞洞的枪口已经对住了他们。

  当太阳从地平线上蹦出来时,一夜未眠的董贺喜又接到了新的任务。今夜,他们能不能从60公里外将“蓝军”阵地情况传回指挥所,将对明天的战局产生重要影响……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