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心网|军人|退役|人才|求职|招聘|征婚|交友|教育|公文|战友|军官|兵心

洪学智,我军第一位铁道司令

[复制链接]
分享到:
发表于 2012-10-5 18:15: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长烟落日,关山飞度。从井冈山走来的人民军队,从小到大,由弱及强,第一次接触和利用铁路来投送兵力是在挺进山西抗日前线时。但当时尚属于临时借用由国民党第二战区司令长官阎锡山所掌管的山西境内的窄轨铁路系统。而真正由我军自己来掌握和大规模利用铁路来遣将发兵,则是在解放战争初期的东北战场上。洪学智,这位极富传奇色彩的“双料上将”,便在我军初入东北时,作为黄克诚的副将,受林彪的委任,临时担任过为期10天的我军历史长第一位铁道司令,并在极为困难的情况下,疏通了承德到辽西的铁路,确保了及时输送大批干部和部队由冀热辽一线进入东北。


    (一)临危受命肯当先
    1945年8月,苏联遵照雅尔塔协定对日宣战后,八路军冀热辽军区部队,配合苏联红军,击败日伪军的抵抗,收复了山海关等地,随后又进驻锦州和承德。9月19日,中共中央确定“向南防御,向北发展”的战略方针,决定成立东北中共中央局,由彭真任书记,并从抗日军政学和各抗日根据地增调大批干部和部队由热河和山东水陆两路兼程进入东北。到10月下旬,以各根据地到达东北的抗日武装,组成由林彪任司令总司令,彭真任政委,罗荣恒任第二政委,吕正操、周保中,任副总司令,肖劲光任副总司令兼参谋长,高岗、程子华任副政委,陈正人任政治部主任的东北人民自治军(翌年一月改称东北民主联军)。当时,东北局的西满分局接收掌管了原来由日伪政权控制的齐齐哈尔铁路局,初步控制了除由苏军控制的中长路以西的次要铁路线,也就是从这时起,我军开始了建军史上首次利用由自己掌握的铁路系统来发兵征战的历史。

    然而,此时的军事铁运体系,尚处于分散利用,各自为政,缺乏统一调度的散乱状态。先期经冀热辽一线到达东北的部队,一时间出现了对火车随抓随用,用后扣压不还等情况。

    1945年11月17日,受中央军委派遣,由苏北盐阜地区徒步行军开来的由黄克诚任师长兼政委,刘震任第一副师长,洪学智任第二副师长兼参谋长,吴法宪任政治部主任的新四军三师约2万5千人经山海关以西80公里的冷口进入东北。当月22日,他们从电报中得知,林彪已经由沈阳带部分参谋人员和一骑兵连到达北宁线上的锦西,并在由锦西县城以西二十公里处的江家屯开设了临时指挥所,拟指挥由山海关一线出关的我军部队在锦州一带吃掉在美军帮助下由秦皇岛登陆后迅即夺战山海关并分路向锦州疾驰的国民党13军和52军各一部,以阻止敌军进击东北的势头,掩护先行出关的我军由沈阳等大城市有秩序撤退。

    然而,由于全美械装备的国民党军为机械化开进,前进速度甚快,黄克诚师在与林彪会合后,虽在义县截住了敌军先头部队,但又因自身装备简陋,粮弹告罄而未能对多路并进的敌军形成攻击态势。为避敌锋芒,到12月6日,根据林彪的命令,该师各部沿铁路线向阜新转进,旨在集结休整,准备再战。

    当日里,林彪带自己的小指挥所与黄克诚、洪学智、吴法宪等三师首长及该师司令部的部分人员同乘一节闷罐火车由义县向阜新开去。此时的林彪因为未能抓住敌人而显得闷闷不乐。待到达阜新后,林彪又与大家一同在市内住下。

    而此时由我军控制的西满次要铁路线十分混乱,处于无政府状态,先到的部队不但将火车车皮和机车都占用了,而且还出现了无视工人劳动强度而强迫工人开车,强占车站办公地点等情况,使得由辽西叶百寿(今辽宁建平)至辽北郑家屯(今吉林双辽)的铁路线完全瘫痪,经热河进入东北的近两万名包括抗大学员和各来自华北各根据地的干部不能通过北宁线而到达新的工作岗位。一时间,东北局领导和林彪万分焦急。

    12月19日,林彪在阜新专门就下一步的作战和尽快疏通铁路问题将黄克诚和洪学智找去,在先向两人交待了由他所总结的“一点两面”(找敌最薄弱一点,正面与侧翼同时攻击)战术后说道:“现在研究一下铁路问题,你们说怎么办?”这时,因为早在抗大时便与林彪熟悉的洪学智抢先说到:“你是总司令,总司令要下决心,下个死命令。凡是占用车皮的都要立即交出来,不交出来,就要从严惩处,违抗命令,格杀勿论。”他又说:“当然,说是格杀勿论,实际上一个也不会杀。主要是严令下面一律将车皮交出。”

    林彪却思忖再三地说道:“这件事,很麻烦,谁去办这个事呢?”到了晚上,林彪与黄克诚专门将洪学智找去。林彪开口便讲:“我同克诚同志商定,搞通叶百寿至郑家屯的铁路线,只能由你去执行这个任务。”黄克诚接着说:“你出的主意,你去执行。”这时,一向勇挑重担且雷厉风行的洪学智二话不讲地说:“既然没有别的人去,那我就去!”也就是从这时起,洪学智,这位昔日大别山深处的放牛娃,仅在几前才平生初次坐上火车的他,在关外大地的一片兵马倥偬中,成为我军历史上第一位铁道司令。

    (二)一路疏浚建首功

    在洪学智的建议下,身在阜新的林彪责其秘书季中权起草了电令:“目前,决定实行铁路统一管制,兹委任洪学智同志为铁路司令,开展新立屯(沈阳-阜新之间)至承德之铁路工作。已告各地之铁路局及沿途之护路部队皆由洪学智指挥,各地区部队皆不得阻抗。凡不听从指挥自行扣车且经洪司令交涉仍不交出车辆者,将当地予以枪决。”电文拟就后,即以“林罗”的名义发给了程子华。

    洪学智受领到这一新任务后,先是用铁路专线电话与刚刚接管齐齐哈尔铁路局并担任了局长的马俊通了电话,通知其林彪总司令已经下达了命令,要求其将该命令之内容通知沿线各站所有部队,凡占用的车皮统统交出来。与此同时,鉴于从热河来的部队扣压车皮最多,洪学智又通知冀热辽军区司令兼任教导旅旅长黄永胜,责成其严令所属部队立即交出所有被扣压的机车和车皮。两个通知发出后,在西满一线的部队果然令行禁止,纷纷迫于林彪的严令悉数交回车皮。

    为了逐线逐站地检查督促,洪学智带领两位接管铁路的干部和一个警卫连及一门迫击炮,匆忙中乘坐一列有两节车皮的火车先后到达叶百寿、公营子、朝阳、北票、义县等主要车站,现场督察,逢堵必疏,并安排人员将事先于阜新用石印的方式印刷出的林彪电令张贴于所到之处的机车和车皮上,一路督办、造成声势。很快便产生了一通百通的效果。一度被各部队散落扣压的机车和车皮,迅速被调度到叶百寿车站,将受阻于那里的或来自抗大,或来自华北各根据地的近两万名干部被整列整列地一车车运往沈阳,而后再接受东北局的派遣,参加接收东北各地旧政权的工作。一时间,不但一度梗阻无序的铁路线顿时顺畅起来,而且东北局急切需要大批接收干部的燃眉之急迎刃而解。

    在义县火车站督阵时,风尘仆仆的洪学智恰巧遇到了同样因铁路受阻而无奈耽搁在那里的自己在抗大时的老上级何长工。何长工在抗大任教育长时,洪学智为学员大队长。在太行山老区时,二人曾一同指挥抗大直属队开展反“扫荡”,相结铁血之交。如今在东北战场上老友相逢,何长工高兴地说:“啊呀!是你当铁道司令呀!非常感谢。我们被堵在这里了,没有车皮,很长时间走不了。这下好了,大批干部都运过去了。”

    (三)初受赞誉又倥偬

    1945年12月28日,即洪学智统辖铁路疏通的第八天,东北局书记彭真由沈阳向在阜新的林彪电报询问:“是什么人把铁路搞通的?”。当他得知是由原新四军三师的副师长兼参谋长洪学智临阵厉行督办的时,不但称赞其当推首功,而且分别电告中央和林彪:电文如下:

    “承德至西满之铁路系华北通往东北之交通命脉。据来此干部谈,洪兼铁道司令后,交通大有改善,洪仍兼铁路司令为宜。”

    接到彭真的电报,林彪欣然采纳了彭真的意见,指示洪学智继续兼任铁道司令。然而,就在这同一天,当洪学智正于朝阳车站指挥火车调遣时,全美械装备的国民党第13军开始由锦州向义县攻击前进。敌先锋89师突破义县城南我军右翼冀热辽军区30旅之防线,逼近义县车站。原新四军三师钟伟之10旅正在依托义县县城的城墙抗击敌军的凶猛进攻,形势危在旦夕。由于乘火车由朝阳返回阜新,必经义县车站,鉴于敌军正在攻打义县,黄克诚在阜新车站用铁路电话严令钟伟要坚决顶住敌人,在洪学智回到义县车站之前,10旅部队不准退却。

    翌日拂晓,已经沿铁路线辗转奔波了多日的洪学智乘自己那仅有两节车皮的小专列迎着已经逼近的敌军枪炮声赶到了义县车站,并见到了正在车站内一面指挥战斗,一面又焦急等待他的钟伟。此时,敌人的炮弹“轰轰”地落到车站内。当时,停在车站内的一列火车的一节平板车体上装载有一架伪满时代的印钞机,考虑到初入的东北的部队正需要这种机器,碍于该列车因为没有车头开动不了,洪学智一面向钟伟交待了10旅部队交替掩护转移的任务,一面命令将自己乘坐的火车之车头改挂到那列火车上,让跟随自己的警卫连立即下车,换乘刚刚挂上的载有印钞机的那列火车,命令即刻向阜新开动,敌人的炮弹一边落下,火车一边开动。大约两个小时后,火车开进了阜新车站。此时,因为军情的突变,黄克诚在阜新火车站内急切难奈地等待着洪学智的返回。当洪学智下车时,黄克诚上前握住这位自从在苏北二人走到一起时便一向任劳任怨且知难而上的得力副将的手说:“老洪啊!你可回来了,我在这里都等急了!”此时,向来即便是军情紧急也显得从容中常伴诙谐的洪学智说道:“放心吧!敌人的汽车轮子怎么能追得上我的火车轮子!”

    就这样,洪学智在自己的征战生涯中,又踩下一串战火烽烟中我军历史上第一位铁道司令的坚锵脚印。尽管这不免属于战马厮鸣中的临时披挂上阵,但这段小插曲,无疑让他后来的双肩霞光中又闪动出几丝大智大勇的光粼。

    在那次临时出任铁道司令后,根据党中央关于“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的战略方针方针和东北局的部署,洪学智随同黄克诚率部北上通辽,踏上开辟西满根据地的征程。此后,伴随解放战争中东北战局的演进,他担任过辽西军区副司令员,黑龙江军区司令员,东北民主联军后改称东北人民解放军的第六纵队司令员,挥戈驰骋,在林彪和罗荣恒的麾下下转战于东北各战场,战功卓著,受到毛泽东主席和东总领导的专电嘉奖。

   作者简介:徐文涛,沈阳军区联勤部军史馆馆长;谢明,沈阳军区65148部队退休干部,善学习研究党史军史,并偶有作品发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